【拼音名】 Fú Línɡ
【英文名】 PORIA
【別名】 茯苓個、茯苓皮、茯苓塊、赤茯苓、白茯苓
【來源】 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(Schw.) Wolf 的干燥菌核。多于7~9月采挖,挖出后除去泥沙,堆置“發汗”后,攤開晾至表面干燥,再“發汗”,反復數次至現皺紋、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,陰干,稱為“茯苓個”;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,陰干,分別稱為“茯苓皮”及“茯苓塊”。
【性狀】 茯苓個:呈類球形、橢圓形、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,大小不一。外皮薄而粗糙,棕褐色至黑褐色,有明顯的皺縮紋理。體重,質堅實,斷面顆粒性,有的具裂隙,外層淡棕色,內部白色,少數淡紅色,有的中間抱有松根。無臭,味淡,嚼之粘牙。
茯苓皮:為削下的茯苓外皮,形狀大小不一。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,內面白色或淡棕色。質較松軟,略具彈性。
茯苓塊: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,呈塊片狀,大小不一。白色、淡紅色或淡棕色。
赤茯苓:將棕紅色或淡紅色部分切成塊狀或片狀。
白茯苓: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。
【鑒別】 (1) 本品粉末灰白色。不規則顆粒狀團塊及分枝狀團塊無色,遇水合氯醛液漸溶化。菌絲無色或淡棕色,細長,稍彎曲,有分枝,直徑3~8μm,少數至16μm。
(2) 取本品粉末1g,加丙酮10ml,加熱回流10分鐘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,再加硫酸1 滴,顯淡紅色,后變為淡褐色。
(3) 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,加碘化鉀碘試液1 滴,顯深紅色。
【炮制】 取茯苓個,浸泡,洗凈,潤后稍蒸,及時切取皮和塊或切厚片,曬干。
【性味】 甘、淡,平。
【歸經】 歸心、肺、脾、腎經。
【功能主治】 利水滲濕,健脾寧心。用于水腫尿少,痰飲眩悸,脾虛食少,便溏泄瀉,心神不安,驚悸失眠。
【用法用量】 9~15g。
【貯藏】 置干燥處,防潮。
【備注】 (1)如偏于寒濕者,可與桂枝、白朮等配伍;偏于濕熱者,可與豬苓、澤瀉等配伍;屬于脾氣虛者,可與黨參、黃耆、白朮等配伍;屬虛寒者,還可配附子、白朮等同用。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、帶下,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,常與黨參、白朮、山藥等配伍??捎脼檠a肺脾,治氣虛之輔佐藥。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,停聚化生痰飲之癥,可用半夏、陳皮同用,也可配桂枝、白朮同用。治痰濕入絡、肩酸背痛,可配半夏、枳殼同用。用于心神不安、心悸、失眠等癥,常與人參、遠志、酸棗仁等配伍。